旱作农业迎来科技“及时雨”
◎本报记者 赵向南
立秋时节,山西寿阳县朝阳镇洞子咀村的旱田里,株株玉米秆上结出了玉米穗,外层苞叶包裹紧实,内部籽粒圆润饱满,长势喜人。这一丰收在望的景象离不开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技术(以下简称“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的助力。“今年这里有旱情,我们用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种植了2000多亩玉米,这确实是抗旱保苗利器!”寿阳县奔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文婷说。
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农业农村部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主任王娟玲于2008年率先提出。她带领团队联合多个省(区、市)的院校以及多家农机企业,在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历经近20年科研攻关,创建了以调墒抗旱播种保苗为核心、适用于我国长城沿线旱作区的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广大旱区“轻旱播种大小苗、中旱播种出苗差、重旱无法播种”的重大生产难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智慧启发农业创新
2008年,时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的王娟玲在太原市阳曲县河村试验示范基地检查春播情况时,看到试验田里一条条90厘米宽、30厘米高的大土垄,疑惑地问:“这么大的垄咋起的?”基地负责人刘恩科回答:“我们用铁锹起的。”王娟玲愣住了:“这得费多大的劲?你家不是农村的吧?”刘恩科说:“我就是农村的,不起垄覆膜保不了墒,不好出苗啊。”
“啥年代了,还用这么土的办法抗旱,农民劳动强度太大了!”王娟玲琢磨着,要改思路变方法,尝试引入农机,走一条“农艺农机结合”的新路。
次年春天,山西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旱,全省几百万亩农田无法下种,连基地的试验田也种不下去了。团队成员蹲在田间地头反复研究探讨,决定采用机械补水播种,看看效果如何。说干就干!他们和村里的农机手一起动手焊了两个铁皮水箱,进行试验……
“我们用拖拉机拉着水箱,接上司机能控制水量的细水管,几天内竟鼓捣出了最简陋的补水播种机。”刘恩科回忆道,“当年严重干旱,常规方法根本无法播种,但我们用机子补水,玉米出苗率竟达到了93%。”这个原始却管用的办法,一下子坚定了王娟玲搞艺机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
机械补水效果虽好,但大旱之年,人畜吃水都困难,哪来富余水种地?而且拉水成本又高,很难大面积推广。王娟玲明白,理念落地还远着呢,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最终,传统的“豁干种湿”智慧点醒了大伙——“旱情发生时,不论干土厚8厘米还是10厘米,下面都有墒。农民能豁开干土层,将种子种到湿土里,我们何不用机械代替人力,也施行‘豁干种湿’?”顺着这一思路,团队骨干成员黄学芳和农机专家韩广森等人反复研讨,提出了探墒播种方案:用机械豁开干土,直接将种子播到适墒土层,靠深处的原位墒让种子出苗。“这是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的雏形,大伙说:‘搞了这么多年科研,第一次想到用机械探墒播种’。”王娟玲说。
艺机一体化理念的提出,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那时农艺和农机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农艺科研人员搞农艺、农机科研人员搞农机,基本是各干各的,互不掺和。”王娟玲回忆,业内人士甚至团队内部也有人认为,搞农机可不是她们的优势;农机领域的人觉得她们手伸得太长了……“其实我们只是想让农艺技术能落地,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让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王娟玲说,“就这样顶着压力前行,我们就是要把这个创新理念变为现实!”
一体化技术实现“1+1>2”
万事开头难。旱作团队把玉米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作为研发的突破口。他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监测不同年份土壤墒情、研究墒情与出苗齐苗的关系、试验探墒播种的适宜深度、探寻机具豁土厚度与播种行距的关系、打听愿意接活的农机企业。几十次试验,反复调整修订参数,不断改进提升……2011年7月,第一台玉米探墒播种样机终于问世。
2013年山西全省大旱,晋城市近200万亩农田因干旱无法播种。旱作团队拉着几十台探墒播种机驰援,与农机管理部门联手,组织大量农机手现场培训,手把手指导,教他们设置豁土深度、播种深度、行间距、种量肥量……一台台播种机根据墒情豁开干土,将玉米种子精准种在8—16厘米深的足墒土层,同步施肥并紧压覆土。
“尽管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大旱,但种子出苗率仍在90%以上。农民乐坏了,说这机器像长了眼睛!干土哗哗往两边分,种子稳稳落在湿土里,几天后苗子就出来了。”黄学芳说,“玉米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技术首秀,把传统的补水或等雨播种变成了向地要墒、适期机播、一播全苗,令人振奋!”
玉米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技术大面积应用首战告捷,推动团队开启新的科研探索之路。14年来,团队先后改进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探墒播种机型。“从第三代开始就增加了二次镇压装置及施肥播种动态监测、云平台传输系统。机器漏播率、故障率大幅下降,精准度、作业效率大幅提升。”韩广森说。
“每一次改进都源自田间的痛点,真正是从田里来再到田里去。”王娟玲说。
日前,记者在农业农村部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看到了团队沉甸甸的成果:注射式精准补墒播栽装备、M垄全膜覆盖保墒播种装备……团队突破一个个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壁垒,揭示区域春季适播期干旱发生规律,探明种子与墒情、土壤与秧苗、农艺与农机的协同机理,研发出系列种域墒情调控、精准调墒播种等抗旱保苗关键技术及农机装备。该团队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探墒到保墒、聚墒,再到补墒的多路径创新,在作物应用上实现了从玉米到谷子、马铃薯、向日葵、豆类、甜菜,再到甘蓝、菜豆等夏秋菜的多品种覆盖,逐步建立起多区域、多旱情、多作物的艺机一体化保苗增产技术体系。
据介绍,艺机一体化播种系列技术先后4次荣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核心技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及农业主推技术。团队先后取得57件发明专利,研制出24种机械装备,制定21项技术标准,还获评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我们用时间在大田里熬出了成果。”团队成员黄明镜深有感触地说。
从理念到试验,从理论到实践,王娟玲把艺机一体化概括阐释为:农艺农机同步设计,艺以机实现为前提、机以艺需求为依据,相互兼顾、深度融合。“由于技术发展的局限,农艺农机可能不能满足彼此的要求,二者必须相向而行,甚至有时候还得妥协退让,最终靠‘1+1>2’的‘一体化’实现效果最大化。”王娟玲表示。
“凡农艺必农机”已成共识
山西十年九春旱。多年来,每年春播期间,团队成员都会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墒情,因地制宜示范推广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保苗即保产,无苗无从谈。播种机到哪里,技术就到哪里,团队的科研人员就服务到哪里。”王娟玲说,我们通过探墒、保墒、聚墒、补墒多种技术路径,有效解决了北方长城沿线旱作区春播保苗的历史难题,大幅提升了旱作农业的抗灾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也已在整个长城沿线区推广。盛夏时节,甘肃省定西市连绵起伏的梯田里,茂盛的茎叶在热浪中摆动。甘肃宣烨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聚东说,马铃薯采用M垄全膜双行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施肥、播种、成垄、微沟整形、覆膜、打孔、种行覆土7道工序一次完成,效率是人工的10倍左右,深受农民欢迎。
长城沿线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团队在探墒播种基础上,还配套研发了耕作蓄水保墒、菌肥菌剂等技术和产品,集成构建了多类作物抗旱保苗增产艺机一体化综合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据悉,该区域适宜区保苗率平均提高14%、增产10%。团队的技术成果已辐射长城沿线7省区7300多万亩旱作农田,增产粮食约90亿斤。
从质疑到理解,再到接受和肯定,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现在‘凡农艺必农机’已成为业界共识,农艺农机学科趋于深度交叉。”王娟玲说。
目前,王娟玲和团队正在筹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随着极端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抗旱播种保苗仍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面临的巨大挑战,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王娟玲说,团队希望通过国家级平台建设的赋能,研究更多抗旱品种和技术,研发更高水平的中小型智能农机装备,用科技守护中国粮仓和中国饭碗。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八朝古都开封如何持续擦亮“宋文化”IP?,八朝古都开封如何持续擦亮“宋文化”IP?
- 外交部: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进行挑衅,外交部: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进行挑衅
- 超级植物Pro家族再上新!益禾堂携保卫萝卜IP引爆今夏“蔬适圈”,超级植物Pro家族再上新!益禾堂携保卫萝卜IP引爆今夏“蔬适圈”
- “中国伞都”福建晋江启用“全球伞业供应链中心”,“中国伞都”福建晋江启用“全球伞业供应链中心”
- 智能机器人企业为何看向合肥?这场对接会给出答案,智能机器人企业为何看向合肥?这场对接会给出答案
- 河南迎来今年入汛以来首次大范围强降水,河南迎来今年入汛以来首次大范围强降水
- 港珠澳大桥海关查获侵犯泡泡玛特品牌商品20599件,港珠澳大桥海关查获侵犯泡泡玛特品牌商品20599件
- (友城故事)塔县与洪扎:帕米尔高原共谱文旅“新曲”,(友城故事)塔县与洪扎:帕米尔高原共谱文旅“新曲”
- (进博故事)“进博宝宝”跑出审批“加速度”,(进博故事)“进博宝宝”跑出审批“加速度”
-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英文版正式发布,《(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英文版正式发布
- 实探北京图博会香港馆 “文化荒漠”旧称已远,实探北京图博会香港馆 “文化荒漠”旧称已远
- 深圳构建民企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赋能民企出海,深圳构建民企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赋能民企出海
- 广州从化晚熟荔枝陆续上市 今年出口将超4000吨,广州从化晚熟荔枝陆续上市 今年出口将超4000吨
- 1中国首创 “蒸笼” 法,蒸出高性能 “黄金半导体”
- 2(寻味中华|非遗)蒙古族搏克:摔跤之力在腰,决胜之智在心,(寻味中华|非遗)蒙古族搏克:摔跤之力在腰,决胜之智在心
- 3海默科技(300084):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的提示性公告
- 4结题材料不合格,只因订书钉没用不锈钢?
- 5汇隆活塞(833455):第四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
- 6来了!广西首批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
- 7赣州市章贡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你送我检”进市场服务惠民生暨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宣传活动
- 8声桥—中欧艺术交流音乐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声桥—中欧艺术交流音乐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
- 9夏厦精密(001306):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浙江夏厦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的法律意见书
- 10中国文物将首次亮相亚美尼亚 续写“一带一路”文明对话
- 11“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拍拍我”
- 12旱作农业迎来科技“及时雨”
- 13今天这个题材可能要强攻!
- 12025年廊坊经洽会:小箱包“圈粉”大咖 县域特色产业快速出海,2025年廊坊经洽会:小箱包“圈粉”大咖 县域特色产业快速出海
- 2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 注册资本增至3.64亿,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 注册资本增至3.64亿
- 3第六届西部数博会文旅“黑科技”破壁虚实,第六届西部数博会文旅“黑科技”破壁虚实
- 4四川乐山:餐饮行业大咖齐聚共绘美食产业新蓝图,四川乐山:餐饮行业大咖齐聚共绘美食产业新蓝图
- 5黑龙江省水运口岸首次进口铜矿粉 “铁水联运”激活跨境物流新引擎,黑龙江省水运口岸首次进口铜矿粉 “铁水联运”激活跨境物流新引擎
- 6全球乳业大会开幕!伊利作为亚洲乳企代表受邀出席,斩获世界乳品创新奖,全球乳业大会开幕!伊利作为亚洲乳企代表受邀出席,斩获世界乳品创新奖
- 7河南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2595亿元,河南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2595亿元
- 8廊坊经洽会观察:跨境电商如何赋能产业出海?,廊坊经洽会观察:跨境电商如何赋能产业出海?
- 92025夏季达沃斯实现全绿色用能 减排二氧化碳约600吨,2025夏季达沃斯实现全绿色用能 减排二氧化碳约600吨
- 10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探访山东青岛体验“智造”魅力,上合组织国家留学生探访山东青岛体验“智造”魅力
- 11浙江加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步伐,浙江加速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步伐
- 12合肥推动“车机人”协同计划 打造聚合型智能产业集群,合肥推动“车机人”协同计划 打造聚合型智能产业集群
- 13(活力中国调研行)百年高炉遇见未来 北京科幻产业加速跑,(活力中国调研行)百年高炉遇见未来 北京科幻产业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