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佳电子工频与高频UPS技术路线深度研究:SiC器件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

51785 0 2025-09-17

倾佳电子工频与高频UPS技术路线深度研究:SiC碳化硅功率器件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

wKgZO2jE21eADZ6cAAF7NsacxvI228.png

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引言:不间断电源(UPS)技术路线的演进与SiC的时代契机

不间断电源(UPS)是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关键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电力保障基础设施。其核心功能在于在市电异常时,提供稳定、可靠、高质量的电力供应,确保关键负载的持续运行。随着数字化和电气化浪潮的加速,市场对UPS系统的要求日益严苛,主要体现在更高的能效、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及更强的可靠性。为满足这些需求,UPS技术路线长期以来形成了两种主要分支:以笨重工频变压器为核心的工频UPS和采用高频开关技术的高频UPS。

长期以来,这两种技术路线各自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占据主导地位,但都面临着各自的技术瓶颈。工频UPS以其固有的可靠性统治着大功率市场,但其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已成为提升功率密度的主要障碍。高频UPS则以其紧凑和高效的优势在中低功率市场崭露头角,但对功率器件性能的苛刻要求限制了其在大功率领域的扩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碳化硅(SiC)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以其优越的物理特性——低开关损耗、高开关频率、高耐压和优异的导热性能——为UPS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变革。SiC器件的出现,不仅为高频UPS突破功率瓶颈提供了可能,也为传统工频UPS的效率优化开辟了新路径。本报告将深入剖析这两种UPS技术路线的核心特点、拓扑结构及演进方向,并详细评估SiC器件(包括模块和单管)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工频UPS与高频UPS核心技术路线深度剖析

1.1 工频UPS:稳固的传统与内在局限

工频UPS,又称传统UPS,其技术路线的核心是采用工频隔离变压器。这种架构通常基于一个双转换拓扑,即市电输入首先通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然后通过逆变器再转换回交流电,最后通过一个体积和重量都十分可观的工频隔离变压器输出给负载供电 。这种双转换模式确保了负载与市电的完全隔离,提供了卓越的抗干扰能力和高品质的输出。

在功率器件方面,传统工频UPS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行业旗舰产品已经大规模采用了三电平IGBT双变换架构,这被认为是目前提升效率的成熟技术路径 。然而,这种架构在性能提升上已面临瓶颈。受到欧姆定律的限制,大功率UPS内部线路的损耗难以进一步降低,使得在线模式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变得异常困难 。此外,工频变压器的固有物理特性决定了其难以小型化,这直接导致了设备体积庞大、重量沉重,严重制约了功率密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工频UPS的优势在于其高可靠性、强大的抗短路和过载冲击能力,特别是在对稳定性和耐用性要求极高的工业和关键基础设施应用中表现出色。然而,其主要局限性也十分明显:能效提升困难、体积和重量大、功率密度低。这些局限性使得工频UPS在追求更高效率和更紧凑空间利用的现代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1.2 高频UPS:高效灵活的现代趋势

wKgZPGjE0xSAKStmAA-NjqrUel4223.png

高频UPS的技术路线则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采用高频开关技术,将工作频率提升至远高于市电频率的范围(通常从10kHz到数兆赫兹),从而大幅减小了变压器和电感等无源器件的尺寸和重量 。高频UPS的拓扑结构多样,常见的包括全桥、半桥以及LLC谐振拓扑等 。

其中,全桥拓扑由于其高变压器利用率和最大输出功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电源和高功率UPS系统 。而LLC谐振拓扑则通过在开关过程中实现软开关,有效降低了开关损耗,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效率 。这些拓扑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提高开关频率来减小被动元件的尺寸,从而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高频UP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功率密度、小体积、轻重量和高能效。这些优点使其特别适合空间受限或需要模块化、可扩展部署的应用场景。然而,高频技术对功率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硅基IGBT在高频下开关损耗急剧增加,导致器件发热严重,效率下降。这正是高频UPS在过去难以在大功率领域与工频UPS抗衡的主要原因。只有当具备高速、低损耗特性的新型功率器件出现时,高频UPS的潜力才能被完全释放。

从技术发展脉络来看,高频UPS的演进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其发展瓶颈并非源于拓扑本身,而是受限于传统器件的性能。当SiC这类能够在高频下保持低损耗、高效率的器件成为主流后,高频UPS将能够实现更高功率等级的应用,并有望在可靠性方面达到与工频UPS相匹敌的水平。

1.3 工频与高频UPS技术路线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两种技术路线的异同,下表对它们的核心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

表1:工频与高频UPS核心技术参数对比

特性 工频UPS 高频UPS
拓扑类型 在线双转换,带工频变压器 在线双转换,带高频变压器
主要功率器件 传统IGBT IGBT, SiC MOSFET
开关频率 50Hz/60Hz(变压器),kHz级(逆变器) 10kHz - 数MHz
隔离变压器 笨重的工频变压器 轻巧的高频变压器
典型效率 92% - 95% 94% - 98%
功率密度
体积/重量 大,笨重 小,轻便
主要应用场景 工业、大型数据中心、电力设施 中低功率设备、模块化数据中心、储能、EV充电桩

传统观念认为,工频UPS凭借其物理隔离和强大的过载能力,在大功率市场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高频UPS则以其高能效和高功率密度在中低功率市场竞争。然而,随着SiC技术的不断成熟,这种界限正在逐渐模糊。SiC器件通过其高频、高效特性,允许高频UPS在不牺牲可靠性的前提下,将功率等级推向更高的水平。高频UPS将不再受限于中低功率应用,而是凭借其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在大功率市场与工频UPS展开正面竞争,甚至逐步取代其地位。

第二章:SiC功率半导体:UPS系统性能的颠覆性引擎

2.1 SiC的四大核心技术优势及其系统级影响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卓越的物理特性使其在UPS系统中发挥了颠覆性的作用。与传统的硅基IGBT相比,SiC MOSFET在开关性能和热特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是低开关损耗与高开关频率。SiC器件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都极低,尤其是在高频工作时,其开关能量$E_{on}和E_{off}能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6]。例如,BASiC的B3M013C120Z单管在T_j=175℃时,使用SiCSBD作为续流二极管的E_{on}和E_{off}分别为880μJ和660μJ[7]。此外,SiCMOSFET的反向恢复电荷Q_{rr}接近于零,这消除了传统IGBT的拖尾电流,在高频应用中极大地降低了损耗。这种低损耗特性使得UPS系统能够以更高的开关频率运行,从而减小电感和电容等无源元件的尺寸,直接提升了功率密度并降低了整体重量 。

其次是低R_{DS(on)}与高热性能。SiC器件的导通电阻R_{DS(on)}非常低。例如,BASiC的BMF540R12KA3模块在25℃时,R_{DS(on)}典型值仅为2.5mΩ,即使在175℃$的高温下也仅为4.3mΩ 。低导通电阻意味着更低的导通损耗,从而减少了器件发热。更低的热量产生,可以直接降低对散热系统的依赖,减小散热器尺寸,甚至有助于实现无风扇设计。这不仅降低了散热成本,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 。

wKgZPGixr2SARFXBABJhLEozm4U342.png

这些技术优势相互关联,共同推动了UPS系统性能的全面提升。低损耗降低了发热量,从而简化了热管理系统;高频特性减小了无源元件尺寸,从而实现了高功率密度;而高功率密度又进一步降低了对机柜空间的需求,为用户节省了宝贵的物理空间。因此,SiC器件从根本上解决了UPS系统在效率、功率密度和散热成本方面的多重挑战。

2.2 SiC模块与单管在UPS拓扑中的应用哲学

wKgZPGizZ56AHT2AAAY1SSdASk8954.png

在UPS系统中集成SiC器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功率等级和设计需求,选择SiC模块或SiC单管。这两种封装形式各有其应用哲学和优势。

SiC模块:高功率密度与可靠性的集成方案

SiC模块,如BASiC的BMF系列,将多个SiC芯片集成在单个封装内,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模块通常采用半桥或全桥拓扑,适用于大功率的UPS、储能系统(ESS)和EV充电桩等应用 。模块化设计简化了系统集成,减少了外部布线,从而降低了杂散电感,这对于SiC器件的高速开关至关重要 。

wKgZPGi0EmKAGtc2AAp3luZBn24424.png

下表对BASiC的BMF系列SiC模块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对比,展示了其在不同电流等级下的性能。

表2:BASiC BMF系列SiC模块关键参数对比

产品型号 拓扑 VDSS​ (V) ID​ (A) @ TC​ RDS(on)​ (25∘C) (mΩ) Eon​ (25∘C) (mJ) Eoff​ (25∘C) (mJ) Rth(j−c)​ (K/W)
BMF80R12RA3 半桥 1200 80 @ 80∘C 15 - - -
BMF160R12RA3 半桥 1200 160 @ 75∘C 7.5 8.9 3.9 0.29
BMF360R12KA3 半桥 1200 360 @ 90∘C 3.7 7.6 3.9 0.11
BMF540R12KA3 半桥 1200 540 @ 90∘C 2.5 14.8 11.1 0.07
注:表中数据为典型值,部分数据来自不同工况下的测试,具体请参考对应数据手册。

SiC单管:灵活设计与成本敏感型选择

SiC单管,如BASiC的B3M系列,以其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是中低功率UPS设计的理想选择。它们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可以根据具体的拓扑和功率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值得特别关注的是,B3M系列采用了TO-247-4封装,这种封装的关键优势在于引入了独立的Kelvin源引脚 。

Kelvin源引脚将栅极驱动回路与主功率回路中的电流路径解耦,从而有效消除了主电流在封装寄生电感上产生的电压降对栅极驱动信号的干扰。这种设计显著提高了开关性能,并增强了在高dV/dt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下表对BASiC的B3M系列SiC单管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对比。

表3:BASiC B3M系列SiC单管关键参数对比

产品型号 封装 VDS​ (V) ID​ (A) @ TC​ RDS(on)​ (25∘C) (mΩ) Eon​ (25∘C) (μJ) Eoff​ (25∘C) (μJ) Rth(j−c)​ (K/W)
B3M010C075Z TO-247-4 750 240 @ 25∘C 10 910 625 0.20
B3M013C120Z TO-247-4 1200 180 @ 25∘C 13.5 1200 530 0.20
注:表中数据为典型值,部分数据来自不同工况下的测试,具体请参考对应数据手册。

第三章:SiC UPS的可靠性基石:先进驱动与封装技术

3.1 门极驱动器:SiC高速开关的忠实“驯化师”

wKgZO2i7xcqAKystAAn8hNekutQ859.png

SiC器件的卓越性能,尤其是其快速的开关速度,也带来了新的系统设计挑战。极高的dV/dt(电压变化率)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和米勒效应,可能导致器件在不该导通时意外导通,从而引发系统故障。因此,专为SiC设计的门极驱动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开关信号放大器,它必须具备一系列高级功能以确保系统在高频、高压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

BASiC的BTD5452R隔离型门极驱动器正是为应对这些挑战而设计的典范。它集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成为SiC应用不可或缺的基石:

主动米勒钳位(Active Miller Clamp): 这是解决米勒效应误导通问题的关键。当SiC MOSFET关断后,其栅极电压会由于米勒电容效应而出现回升。BTD5452R的主动米勒钳位功能会在栅极电压下降到特定阈值(例如1.8V)时被激活 。此时,钳位电路会以低阻抗通路迅速导通,将栅极电压牢牢钳制在负偏压,从而有效地吸收米勒电流,防止器件意外导通 。BTD5452R的钳位电流能力高达1A,确保了在高速开关时能够快速响应。

短路保护(DESAT)与软关断: 短路是功率器件的致命威胁。BTD5452R集成了退饱和(DESAT)故障检测功能,通过监测SiC MOSFET的漏源电压来判断是否发生短路。当DESAT电压超过9V时,驱动器会立即启动保护程序 。与传统的硬关断不同,该驱动器会采用“软关断”模式,以150mA的受控电流平稳地关断器件。这种软关断方式避免了硬关断可能产生的毁灭性过电压尖峰,大大提升了系统在短路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

高共模瞬态抑制(CMTI): SiC器件的快速开关特性会产生剧烈的共模噪声,可能穿过隔离栅,干扰到控制信号。BTD5452R具备高达250V/ns的典型CMTI能力 ,确保了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下,控制信号仍能稳定、可靠地传输,维持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这些先进的驱动技术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加功能,它们是SiC器件从“高性能”走向“高可靠性”的关键桥梁。如果没有这些驱动器的协同作用,SiC的潜能将无法完全释放,甚至可能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失效。

3.2 封装与热管理:性能释放的关键

wKgZPGixr76AclXZABc74ZEXKeQ706.png

SiC器件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芯片本身的性能,更与封装材料和工艺的先进性息息相关。在追求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UPS应用中,器件必须能够承受反复的功率循环和剧烈的温度变化所带来的热机械应力。

传统的功率模块通常使用Al2​O3​或AlN陶瓷基板。然而,BASiC的BMF系列大功率模块,如BMF360R12KA3和BMF540R12KA3,则采用了更先进的Si3​N4​(氮化硅)陶瓷基板。对比这三种基板的性能:

Al2​O3​(氧化铝)具有最低的热导率和最低的成本,但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较差,更易碎。

AlN(氮化铝)具有最好的热导率,但其弯曲强度较弱,同样较易碎。

Si3​N4​(氮化硅)虽然热导率低于AlN,但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远高于前两者,使其在应对热机械应力方面表现卓越 。

一项研究表明,Al2​O3​/AlN基板在经过10次温度冲击后,铜箔和陶瓷之间就会出现分层现象。相比之下,Si3​N4​基板在经过1000次温度冲击测试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粘结强度 。这种优异的功率循环能力和热机械稳定性使得

Si3​N4​基板成为高功率密度SiC模块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需要频繁启停的储能系统、EV充电和工业传动等应用中,能够确保器件的长期可靠运行。

第四章:UPS未来发展趋势与SiC驱动的创新方向

4.1 UPS系统未来趋势展望

SiC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UPS行业的未来,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功率密度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随着数据中心等对能耗和空间利用率要求的不断提升,高功率密度、高能效的UPS将成为市场主流。SiC技术通过降低损耗、提高开关频率,使得无源元件小型化,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 。未来的UPS将更加紧凑、轻便,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输出。

模块化、可扩展与智能化: 高频拓扑和SiC模块化设计使得UPS系统具备更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例如,BASiC的SiC模块可以集成NTC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模块结温的实时监控 。这将为实现更智能的控制、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提供基础,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SiC对IGBT的全面替代: SiC MOSFET正在凭借其在开关速度和能效上的显著优势,逐步取代IGBT在功率应用中的地位 。尤其是在高频大功率UPS领域,SiC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技术趋势。随着SiC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和产品良率的提高,其应用将从高端市场向主流市场渗透。

wKgZO2jE2sOABNzrAAE_jpxngXk618.png

4.2 针对UPS应用的SiC器件选型策略

针对不同的UPS功率等级和应用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SiC器件选型策略:

中低功率高频UPS(<30kW): 对于这类对成本和设计灵活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建议选用BASiC B3M系列TO-247-4封装的SiC单管(如B3M010C075Z、B3M013C120Z)。其Kelvin源引脚设计能有效提升开关性能,配合BTD5452R等专用驱动器,可实现灵活且高效的设计。

中高功率高频UPS(30-150kW): 对于追求更高功率密度和系统集成度的应用,建议选用BASiC BMF系列半桥模块(如BMF80R12RA3、BMF160R12RA3)。这些模块集成了多个SiC芯片,并优化了内部连接,能有效降低杂散电感,提升系统可靠性。

大型UPS与储能系统(>150kW): 对于要求极致功率密度和长期可靠性的大型应用,建议选用BASiC BMF系列高功率模块(如BMF360R12KA3、BMF540R12KA3)。这些模块具备极低的导通电阻和热阻,并采用先进的Si3​N4​陶瓷基板,是实现超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理想选择。

wKgZO2izZ5-AWfgoAAftGrzlebE922.pngwKgZPGizZ6OATf2QAA8TJn5joYA115.pngwKgZPGjE2P2AYLoAAA4p--VtcZk487.png

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

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

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搜索倾佳电子杨茜

结论与展望

SiC技术为UPS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通过其低损耗、高频和高热性能的独特优势,解决了UPS系统长期以来在能效、功率密度和散热成本方面的技术瓶颈。SiC器件的出现,不仅为高频UPS提供了强大的性能引擎,使其在大功率市场具备了与传统工频UPS竞争的实力,也为整个行业开启了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新纪元。

未来的UPS系统将以SiC为核心,朝着更高效、更紧凑、更智能的方向演进。SiC器件、先进的门极驱动器以及创新的封装技术将形成一个紧密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UPS技术的持续进步。随着SiC制造成本的不断下降和技术的持续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SiC器件将在UPS及其他电力电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对传统硅基IGBT的全面替代,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峰。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